1、玄关做“一键断电”开关

不知诸位是否与我一般,时常丢三落四?当人已行至玄关,换好鞋子准备出门,才恍然惊觉房间的灯尚未关闭,于是不得不再次脱鞋、换鞋,折返房间关灯……诸如此类的情形,着实令人困扰。
有鉴于此,强烈建议大家在玄关处设置一个“一键断电”开关。借助这个开关,能够一键关闭家中所有灯具,无需再逐个房间检查,来回奔波。在我看来,这一设计极具人性化,尤其适合像我这般时常犯迷糊之人。
值得注意的是,冰箱需单独走线。毕竟,即便主人外出,冰箱仍需持续运转,保障食物的新鲜与安全。
2、厨房做“高低台”设计
往昔厨房装修之际,厨房台面高度往往统一依照标准的80厘米或85厘米进行设置。如此一来,对于身材偏矮或偏高之人而言,一番烹炊劳作下来,必定会落得腰酸背痛、手部痉挛之苦。
究其缘由,矮个子人群在炒菜时,需全程架起胳膊操作,长此以往,手臂难免酸痛;而高个子人群在洗碗洗菜时,则不得不全程弯腰弓背,腰部的负担可想而知。

所幸,“高低台”设计的出现,让厨房中的烹饪与洗涤操作不再受阻,亦能有效缓解疲劳。此设计初始便会依据家中常下厨者的身高进行定制。具体而言,适度降低炒菜区的高度,形成低台区域。如此一来,烹饪时无需架起手臂,操作更为自然舒适。
而洗菜区与切菜区则高于炒菜区8至10厘米,构成高台部分。这一设计确保使用者在进行洗菜、切菜等操作时,全程无需弯腰驼背以迁就台面高度,极大地提升了厨房劳作的舒适度。

以我165厘米的身高为例,将低台高度设置为82厘米,高台设置为92厘米,可谓恰到好处。亲身体验后便会发觉,高低台设计着实令人称赞,是极为贴合人性化理念的精妙设计。
不过,高低台设计需依据厨房的户型布局来规划。若空间位置有限,切不可强行进行区域切割,以免破坏台面的整体统一性。
3、柜门做“无拉手设计”
往昔打造柜子时,拉手设计乃是常见之举。然而,若拉手选择不当,不仅会使柜子显得格调低下、外观欠佳,还会对开关柜子的使用体验造成负面影响。

如今,无拉手设计的柜门更趋流行。其立面规整统一、简洁干净,尽显极简风格的大气之美。而且,当人们在周边走动时,再也不必担忧会被凸出的拉手碰撞到身体,或是被其勾住衣物。
常见的无拉手柜门设计做法有诸多选择,诸如门板开槽、门板下延、斜切45°柜门、内嵌金属型材以及安装反弹器等。就个人而言,我更青睐内斜切拉手这一设计,不过该设计对封边工艺要求颇高。在此不建议采用反弹器,因其极易损坏。
4、水槽做“台下盆+大单槽+抽拉式水龙头”

犹记首套房屋装修之际,我选用了台上盆。实际使用下来,体验着实不佳。每次使用完水槽,周边总是水渍遍布,擦拭起来极为不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台盆与台面接缝处的玻璃胶极易发霉变黑,影响美观与卫生。


有了首套房装修使用台上盆的不佳体验,在第二次装修时,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台下盆,并且打造了大单槽。如此设计,即便清洗大锅也毫无压力。
我还为其搭配了抽拉式水龙头,它能够实现360°全方位无死角清洗,而且还具备多种出水方式可供切换。此番使用体验,相较于之前,着实有了天壤之别!
5、全屋通铺+扫地机器人
在此次装修中,我做出了一个至今毫不后悔的决定——全屋通铺地面材料。除了卫生间区域,既未设置过门石,也未铺设波导线。如此简约而统一的设计,让整个空间显得流畅而开阔。

通铺设计让整个地面在视觉层面呈现出连贯且完整的效果。从客厅起笔,经由餐厅、卧室,直至书房,通铺的地面材料犹如一幅连绵不绝的画卷,一气呵成。在不同区域的衔接处,仅以收口条悄然过渡,不着痕迹地消弭了明显的分隔感,极大地增强了空间的开阔感与通透感。
若您也倾心于这般通铺设计,建议选用规格为750×1500毫米的瓷砖。这种规格的瓷砖大气而舒展,能进一步强化空间的整体感。美缝时,不妨挑选与地砖颜色相近的美缝剂,如此一来,铺就完成后,整个空间将在视觉上得到显著的延伸,仿佛瞬间变得宽敞了许多。

在完成全屋通铺的精致装修后,不妨为自己添置一台扫地机器人。在此之前,预先为其预留好上下水接口是极为必要的,如此便能规避手动加水或更换脏水的繁琐操作。
得益于通铺设计,整个房屋地面处于同一高度平面,扫地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无需应对爬坡难题,能够更加顺畅、高效地完成清扫任务,着实为日常生活增添了不少便利与省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