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 促进全面绿色转型

   日期:2025-07-01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网     浏览:189     评论:0    
核心提示: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新经济增长点,助力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建筑运行能耗增长持续放缓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研究报告》,2022年,全国建筑运行能耗11.9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2.0%,同比增长5.29%,增速低于2000年以来的平均增速(6.7%)。其中,公共建筑消耗41%的能源,是建筑运行能耗和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城镇居住建筑的能耗占比为38%,农村居住建筑的能耗占比为21%。建筑领域的用能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建筑运行的电力消耗占比已经从2000年的31%上升到63%,天然气、煤炭等直接能源消耗显著下降。建筑节能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十四五”期间,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逐步建立,建筑节能降碳政策体系、产业支撑、人才体系不断完善,“十四五”主要目标基本实现。一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于2024年3月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2025年、2027年的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总体要求。方案提出了提升城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推进城镇既有建筑改造升级、强化建筑运行节能降碳管理、推动建筑用能低碳转型、推进供热计量和按供热量收费、提升农房绿色低碳水平、推进绿色低碳建造、严格建筑拆除管理、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完善建筑领域能耗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强化法规标准支撑、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共12项重点任务,有力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地实施。二是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升。在控制增量方面,《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确定了城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基线水平,其中: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75%,其他气候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65%;新建公共建筑节能率72%。部分地方标准节能要求已经超出国标,如北京将新建居住建筑节能率提升至80%,福建将新建居住建筑节能率提升至68%,山东将居住建筑节能率提升至83%。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达326.8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城镇既有建筑面积比例超过64%,累计建成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超过4370万平方米。在改善存量方面,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等工作,持续推动建筑节能降碳改造。2024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按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等要求,更新改造超出使用寿命、能效低、存在安全隐患且无维修价值的热泵机组、散热器、冷水机组、外窗(幕墙)、外墙(屋顶)保温、照明设备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完成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十四五”规划设定的目标。三是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十四五”期间,我国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将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纳入全文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强化绿色建筑的碳减排性能要求。
据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城镇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约118.5亿平方米,2023年全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约20.7亿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94%。四是绿色建筑新增长点不断培育。建筑绿色低碳发展,为产业转型和迭代升级注入了新的动能,为存量市场持续涌现的住房品质改善与提升需求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建筑节能降碳与绿色发展也带动了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绿色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创新与推广应用不断加速,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造、绿色低碳建材生产、高效用能设备、运行管理等绿色建筑产业链不断完善,高性能门窗、新型保温材料、高效热泵、高效节水器具、智能家居等产业链领军企业不断涌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五是建筑节能降碳职业体系初步形成。随着建筑节能降碳工作的不断深入,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熟练掌握建筑节能降碳先进技术与工作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成为了迫切需求。为落实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打造建筑节能降碳人才体系,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支持下,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等单位牵头组织编制了《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也于2022年6月被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近年来,行业协会、高校、职校、企业等机构持续开展合作,发挥国家职业标准作用,建立完善建筑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建筑业绿色低碳培训,推动建筑节能降碳领域职业化、专业化及市场化的队伍建设,实现城乡建设领域新职业衍生新赛道,促进产业工人的专业化转型。示范引领建筑绿色低碳发展零碳示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海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博鳌零碳示范区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园林景观、生态化改造、建筑绿色化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新型电力系统、交通绿色化、固废资源化处理、水资源循环利用、运营智慧化等8类改造项目,实现区域近零碳、资源循环、环境自然、智慧运营。零碳新村成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典范。
近年来,结合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等工作,各地持续开展绿色低碳农房建设工作,农村建筑节能水平不断提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宝丰镇兴胜村,结合旧村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零碳新村”建设。在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等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提出了零碳村镇的解决方案,其中建设近零能耗建筑11套,超低能耗建筑21套。通过太阳能光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市场模式,基本解决了农户的日常生活用电和冬季采暖的费用,每年每户发电量能达到9000度,余电可直接输送到国家电网,从消耗能源的财产变成可创造财富的固定资产,在改善居民住宅质量,提升居住环境和生活幸福感的同时,可以增加农民的收益。测评引领近零能耗建筑发展。依据《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和《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团体标准,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在会员范围内开展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识,累计完成了900多个项目,共900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的测评,项目数量和面积逐年上升,为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